中科院测地所孙和平研究员、周江存博士前来我校访问并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5-11-06 作者:教学科 浏览次数:1527

116上午,建筑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研究员、周江存博士前来我校访问并做学术报告。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在建筑工程学院3楼报告厅聆听了报告。

孙和平研究员做了题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的报告。孙和平研究员阐述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学科背景,分析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在两个学科的上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国重室的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周江存副研究员做了题为《现代大地测量中的海潮负荷问题》的报告。周江存博士阐述了海潮负荷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说明了海潮负荷在重力观测、倾斜观测、应变观测测量、GPS定位、水准、卫星重力测量等的影响。


孙和平研究员是国际《J Geodesy》编委,国内《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科学通报》特邀编辑;《自然科学进展》、《测绘学报》、《地震学报》、《地球空间信息》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和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是国家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自然基金项目、97386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重力场观测技术,理论模拟,资料处理和地球动力学应用解释等。主要业绩包括建立和完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精密测定全球重力潮汐参数;发展大气变化对重力场观测影响理论;利用全球地表超导重力观测探讨最新全球海潮模型的适定性;检测地球液态地核的自由核章动现象、地球自由振荡和地球固态内核的平动振荡现象,构制考虑液核近周日共振效应的重力潮汐模型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国家精密测绘、全球大尺度地球动力学和空间技术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背景材料。

周江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力场潮汐和非潮汐变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解释。在Journal of Geodynamic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