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理学子的“引路人”——访淄博德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德江

时间:2020-11-17浏览:694

山理学子的“引路人”

——访淄博德江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郑德江

毕业后的郑德江在中铁工地实习过,在北京做过技术人员,而后在淄博拥有自己的公司。他经历过工地上的严寒酷暑、“北漂”时的冷嘲热讽,经历过初办公司的坎坷困难......而今年已过不惑的他成为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引路人”。

作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95级校友,郑德江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位于博山区,当时叫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校在济南,后来本校被山东工程学院合并,才有了现在的山东理工大学,他与他的同学见证了山东理工大学的历史变迁。

大学启蒙成熟蜕变

回想起大学时光,郑德江经历了从懵懂到成熟的蜕变。刚入校的他加入了学生会,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作为学生干部,他拥有较高的威信。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不像自己的任职那样,由于把精力过分放在课外活动上,他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濒临挂科,一时之间他陷入了迷茫。

“我应该感谢我的老师,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很多帮助。”老师告诉他,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论在学业是学生会都应该是榜样。只有比别人更优秀,才能使别人信服于你。“大学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老师的一番话醍醐灌顶,浇醒了迷茫的郑德江。他做了一份计划书,使一分钟都得以充分利用。他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就泡在自习室里。“自律是真正的自由”,大学里的郑德江是时间的管理者。在他眼里,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知识丰富,就会有更高的平台进行交流、来锻炼自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将来会有更大的出息。

不甘平庸不忘初心

 毕业后的郑德江去了工地一线工作,由于专业能力突出,他被任命为监理,在工地监视施工的同时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工管专业毕业生常常被调到外省。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被分配到很艰苦的工作岗位上“背井离乡”。对于郑德江而言,恶劣的工作环境是对他意志的磨练,也使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当时没有想过放弃。”再回首往事时,郑德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刚调到北京的时候,郑德江和同事住在北京西城区,但是工地却在北京西南角。他们每天早上5点钟出发,晚上9点才能到家,累到倒头就睡,日日如此。异乡孤独一人,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北京太小了,装不下所有年轻人的梦想,特别是对于外地人,北京容得下心,容不下身。

在单位三年半后,郑德江决定在淄博创办自己的公司。找场地、招聘技术员、购置机器......淄博德江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万事开头难”,刚创立时他的公司人员不整,技术方面也相对薄弱。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公司的技术也在不断推进。郑德江从在木板上做工程设计作图到学习设计程序,完成CAD的二次开发与BIM的运用。不断学习,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转型。

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吸纳应届毕业生,郑德江带领新人,促进他们成长。从他的角度看来,无论怎么变化,专业知识永远是放在首位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的立业之本。”

回首时光倾吐良言

望着朝气蓬勃的我们,他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这是他一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郑德江不建议大学生去餐馆这些地方做兼职。在他眼里这种兼职不仅不能赚到太多钱,而且没有实际的意义。他劝同学们一定要去与自己专业技能相关的地方。在专业知识方面,郑德江觉得专业学识都是从基础专业知识里得来的。如果大学期间把专业课知识都搞明白,将来到了工地上,就会比别人突出一些。而且要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能解决问题的人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

除此之外,针对在校的大学生,郑德江告诫学生,社会实践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郑德江认为人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过一种有乐趣的生活,而乐趣就在于让梦想得以实现,让特长得到发挥。

在采访的最后,郑德江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在学生时期,既要好好学习,也要敢想敢做;第二,积极参与实践,把知识学以致用,自我反馈,明白自己的喜好。在毕业时明确自己就业的方向;第三,创新,创新会带着你不断攀登。如果不甘于平淡,就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注重自己的执行力。

做到上面三点,便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最后一点,社会诚信。有创新力、创造能力,有诚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到哪,人际关系都不会差,有了人脉关系,才会搭建更多的平台,在良好的平台上,才会有最佳的机会选择。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最宝贵的时光更是一去不返。我们庆幸山理工有如此多像郑德江一样的校友,他们是真正的山理学生的”“引路人”。